我是怎么用即刻的

今年上半年,大概是刚刚黄即的时候,即刻把动态拿出来放在一级入口时,我曾经在微博分享过我是怎么用即刻的,半年过去了,原来的习惯没有变,但增加了新的习惯,再来分享一下。

最开始黑即的时候,设定好需要推送的提醒,几乎不打开app,只看推送。后来关注的主题多了,很多实时度要求不高的消息或者是需要花时间看的内容,都不开推送,而利用通勤的时间集中刷。

现在,推荐和发现还是不看,最常刷的还是关注页,但从消息变成了动态,而且从通勤时刷变成了多次不定时刷。

我可能跟在动态里活跃的大部分即友不同,广场运营类的主题,扩列、情话、天空、恩爱、记梦、早晚安、穿搭、问答、自拍、K歌店、晒物,甚至夜谈会……我一个都没有关注。但我在刷动态时并不会错过。

我关注了330个主题,但开了推送的不到100个,24小时内最多有20条推送(有些人还是觉得很多了,但你们不知道我是一个用ifttt推高频rss的奇葩)。这里顺便希望特定提醒型的主题,不要选入跟提醒内容关联不大的广场动态,一旦精选,设置了推送的用户就会收一条被打扰的推送。

记得纯银之前在犬校分享过,即刻社区化既是内容评论区水到渠成的拓展,又是app本身取得新增长点的必经之路,监控触发、PGC、UGC,对主题内容聚合的贡献相辅相成。这半年,发链接、发文图、再到广场,我相信即刻的DAU一定翻了不止一倍。

对于特定内容聚合这件事,在即刻之前已经有很多app尝试过不同的模式,比如豌豆荚一览(后来的轻芒阅读,现在已经转型),通过app内容抓取来聚合,再比如读读日报(知乎日报3.0,现在已经停止维护)和开发者头条,通过UGC由用户来维护特定主题的内容。即刻的模式经历了考验,希望即刻不要走偏。

想到哪写到哪,有点啰嗦,以上。

Apple2017年9月特别活动

全程看了发布会,但我没在朋友圈和微博说一句话,只在一个小群里参与了大家的讨论。除了AirPower之外,其它产品包括细节都在会前就泄露得透透的,甚至很多iOS11在iPhoneX上的新变化,曝光的内容比发布会上提到的还多。

毫无疑问,iPhoneX依然保持了高水准,是当今世界综合体验最佳的个人计算设备,除了妥协了外观之外。因为有mix在前,甚至坚果Pro在前,面对X实在喊不出漂亮两个字,等上手真机再说吧。

还是按惯例说几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:

1.X的摄像头是垂直凸起,连火山口过渡都没有了;

2.厚7.7mm,重174g,屏幕分辨率2436*1125,458ppi;

3.如果有全屏画面,刘海两旁也会用来显示,这就导致强行切掉一块,如果全屏截图,会生成圆角、带刘海黑块的截图;

4.Face ID的原理是投射30000个点到面部进行识别,百万分之一秒即可完成识别,要知道现有的其它面部识别技术要么是虹膜,要么是只有数百个特征点;

5.A11处理器有个小名:仿生,为机器学习作了准备;

6.控制中心在iPhoneX上变为顶部下拉打开;

7.苹果为airpods推出了一款无线充电盒子,然后AirPower要明年上市;

现在看来,通知中心的交互改变、控制中心的按钮增加、topbar大字体也是为了这款屏幕变长去掉了home键的十周年纪念版。

邓老师说人类现在的创新不如篝火,只有曲率飞船才是自救出路。当然,如果在这样的高度去看,互联网>AppStore>iPhoneX。

被GFW认证了

纪念一下,今天,我的博客域名cdjax.com被墙了,也许是因为近期的一些文章吧。

下午用Chrome访问发现连接被重置,网络是上海电信,ssx-ng的模式是根据gfwlist的PAC自动代理,切换到全局即可正常访问,手机上土豆丝用的geoip中国地区直连规则也可正常访问,关掉则无法访问。

但有一点想不通,我的博客并没有什么访问量,按理说不应该被关照。之前的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标题不予显示》文章url倒是在微信中被安平的网址库认证过,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网址库会定期向GFW提交。

App Store 注册美区 Apple ID 帐号终极指南

随着越来越多的app在中国区下架,以及iCloud服务器搬回了国内,拥有一个非中国区Apple ID显得至关重要,教程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获得,这里推荐一篇步骤详尽、排版美观的教程,来自sspai。教程的例子是美区商店,其它国家和地区商店同理。

点击这里阅读

很多人知道注册入口,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免绑卡,这里的要点在于进入商店后,点击一个免费app,从这时弹出的提示中进入注册。

实用工具:美国个人资料生成器:http://www.fakenamegenerator.com/

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标题不予显示

最近,温水煮青蛙变成了油炸青蛙,言论管制变成了上网行为管制,说话小心翼翼变成了上网小心翼翼。有网友因为科学上网而被断网、被喝茶、强迫写保证书,没想到时隔8年,已经是2017年的中国,又出现这种事情。

“我已经看过了大海,无法装作没有看过。”

很长时间以来,民间与官方一直保持一种默契,通过科学上网访问被屏蔽的境外网站,只要不传播政治异见、不煽动他人,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但今年以来,因为一些新的情况,导致官方不断拿出新的管制动作。

大环境,中共十九大要在秋季召开,郭文贵在twitter的爆料聚起了一批关注者,无形中提升了推特中文圈的活跃度(虽然并没有什么料);技术角度,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体验上的优势放弃普通VPN转向了Shadowsocks/R,又反过来使更多服务得到普及,比如ins、telegram;中共此时亟需控制翻墙普及的势头。

一扇又一扇门关上,一盏又一盏灯熄灭,慢慢的很多东西就没有了,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,多彩的世界慢慢只剩下“红”与黑,没有了其它颜色。

“年轻人啊,你可知希望不会来。”

跟同事聊起最近的事情,同事觉得,等80后这一代登上中共权力核心,就会改革,就会放开,就没有这么严了。同事可能没有想过,能登上权力核心的人从进入社会就是一路又红又专,从地方锻炼到中央,到最高层时又要时刻担心政权的稳定,就像金正男向五味洋治说的那样,金正日也是为了稳定而不得不选择了继续保持高压统治。

还有一众在用ss或者ssr的网友表示不怕,咱有混淆加密检测不出来,就算都被禁了,也总有对策,有办法,但是却没有想过可能直接实施白名单规则,不在白名单的ip都没办法连接,这意味着目前所有的代理方式都将失效。

更让人叹息的现实是,大众已经习惯了中华局域网,习惯了有些东西要赶快看一会儿就没有了。只要微信QQ、百度、淘宝、视频网站、移动支付、网约车、共享单车还能用,文化上的管制就不算触及自身利益,自然也不会有人站出来反抗,任由言论空间越来越小,不同的声音越来越少。

劉曉波:《我沒有敵人》

(編按:劉曉波在2009年12月受審時,向中國法庭遞交《我沒有敵人》陳述文章,2010年身在獄中未能出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,這篇文章在頒獎禮上被誦讀。)

在我已過半百的人生道路上,1989年6月是我生命的重大轉折時刻。那之前,我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生(七七級),從學士到碩士再到博士,我的讀書生涯是一帆風順,畢業後留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。在講台上,我是一名頗受學生歡迎的教師。同時,我又是一名公共知識分子,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表過引起轟動的文章與著作,經常受邀去各地演講,還應歐美國家之邀出國做訪問學者。我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是:無論做人還是為文,都要活得誠實、負責、有尊嚴。那之後,因從美國回來參加八九運動,我被以「反革命宣傳煽動罪」投入監獄,也失去了我酷愛的講台,再也不能在國內發表文章和演講。僅僅因為發表不同政見和參加和平民主運動,一名教師就失去了講台,一個作家就失去了發表的權利,一位公共知識人就失去公開演講的機會,這,無論之於我個人還是之於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的中國,都是一種悲哀。

想起來,六·四後我最富有戲劇性的經歷,居然都與法庭相關;我兩次面對公眾講話的機會都是北京市中級法院的開庭提供的,一次是1991年1月,一次是現在。雖然兩次被指控的罪名不同,但其實質基本相同,皆是因言獲罪。

二十年過去了,六·四冤魂還未瞑目,被六·四情結引向持不同政見者之路的我,在1991年走出秦城監獄之後,就失去了在自己的祖國公開發言的權利,而只能通過境外媒體發言,並因此而被長年監控,被監視居住(1995年5月-1996年1月),被勞動教養(1996年10月-1999年10月),現在又再次被政權的敵人意識推上了被告席,但我仍然要對這個剝奪我自由的政權說,我堅守著二十年前我在《六·二絕食宣言》中所表達的信念 — 我沒有敵人,也沒有仇恨。所有監控過我,捉捕過我、審訊過我的警察,起訴過我的檢察官,判決過我的法官,都不是我的敵人。雖然我無法接受你們的監控、逮捕、起訴和判決,但我尊重你的職業與人格,包括現在代表控方起訴我的張榮革和潘雪晴兩位檢察官。在12月3日兩位對我的詢問中,我能感到你們的尊重和誠意。

因為,仇恨會腐蝕一個人的智慧和良知,敵人意識將毒化一個民族的精神,煽動起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,毀掉一個社會的寬容和人性,阻礙一個國家走向自由民主的進程。所以,我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個人的遭遇來看待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,以最大的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,以愛化解恨。

眾所周知,是改革開放帶來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。在我看來,改革開放始於放棄毛時代的「以階級鬥爭為綱」的執政方針。轉而致力於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。放棄「鬥爭哲學」的過程也是逐步淡化敵人意識、消除仇恨心理的過程,是一個擠掉浸入人性之中的「狼奶」的過程。正是這一進程,為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寬鬆的國內外環境,為恢復人與人之間的互愛,為不同利益不同價值的和平共處提供了柔軟的人性土壤,從而為國人的創造力之迸發和愛心之恢復提供了符合人性的激勵。可以說,對外放棄「反帝反修」,對內放棄「階級鬥爭」,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得以持續至今的基本前提。經濟走向市場,文化趨於多元,秩序逐漸法治,皆受益於「 敵人意識」的淡化。即使在進步最為緩慢的政治領域,敵人意識的淡化也讓政權對社會的多元化有了日益擴大的包容性,對不同政見者的迫害之力度也大幅度下降,對八九運動的定性也由「動暴亂」改為「政治風波」。敵人意識的淡化讓政權逐步接受了人權的普世性,1998年,中國政府向世界做出簽署聯合國的兩大國際人權公約的承諾,標誌著中國對普世人權標準的承認;2004年,全國人大修憲首次把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」寫進了憲法,標誌著人權已經成為中國法治的根本原則之一。與此同時,現政權又提出「以人為本」、「創建和諧社會」,標誌著中共執政理念的進步。

這些宏觀方面的進步,也能從我被捕以來的親身經歷中感受到。

儘管我堅持認為自己無罪,對我的指控是違憲的,但在我失去自由的一年多時間裏,先後經歷了兩個關押地點、四位預審警官、三位檢察官、二位法官,他們的辦案,沒有不尊重,沒有超時,沒有逼供。他們的態度平和、理性,且時時流露出善意。6月23日,我被從監視居住處轉到北京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,簡稱「北看 」。在北看的半年時間裏,我看到了監管上的進步。

1996年,我曾在老北看(半步橋)呆過,與十幾年前半步橋時的北看相比,現在的北看,在硬件設施和軟件管理上都有了極大的改善。特別是北看首創的人性化管理,在尊重在押人員的權利和人格的基礎上,將柔性化的管理落實到管教們的一言一行中,體現在「溫馨廣播」、「悔悟」雜誌、飯前音樂、起床睡覺的音樂中,這種管理,讓在押人員感到了尊嚴與溫暖,激發了他們維持監室秩序和反對牢頭獄霸的自覺性,不但為在押人員提供了人性化的生活環境,也極大地改善了在押人員的訴訟環境和心態,我與主管我所在監室的劉崢管教有著近距離的接觸,他對在押人員的尊重和關心,體現在管理的每個細節中,滲透到他的一言一行中,讓人感到溫暖。結識這位真誠、正直、負責、善心的劉管教,也可以算作我在北看的幸運吧。

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和親歷,我堅信中國的政治進步不會停止,我對未來自由中國的降臨充滿樂觀的期待,因為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攔心向自由的人性慾求,中國終將變成人權至上的法治國。我也期待這樣的進步能體現在此案的審理中,期待合議庭的公正裁決 — 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裁決。

如果讓我說出這二十年來最幸運的經歷,那就是得到了我的妻子劉霞的無私的愛。今天,我妻子無法到庭旁聽,但我還是要對你說,親愛的,我堅信你對我的愛將一如既往。這麼多年來,在我的無自由的生活中,我們的愛飽含著外在環境所強加的苦澀,但回味起來依然無窮。我在有形的監獄中服刑,你在無形的心獄中等待,你的愛,就是超越高牆、穿透鐵窗的陽光,扶摸我的每寸皮膚,溫暖我的每個細胞,讓我始終保有內心的平和、坦蕩與明亮,讓獄中的每分鐘都充滿意義。而我對你的愛,充滿了負疚和歉意,有時沉重得讓我腳步蹣跚。我是荒野中的頑石,任由狂風暴雨的抽打,冷得讓人不敢觸碰。但我的愛是堅硬的、鋒利的,可以穿透任何阻礙。即使我被碾成粉末,我也會用灰燼擁抱你。

親愛的,有你的愛,我就會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審判,無悔於自己的選擇,樂觀地期待著明天。我期待我的國家是一片可以自由表達的土地,在這裏,每一位國民的發言都會得到同等的善待;在這裏,不同的價值、思想、信仰、政見……既相互競爭又和平共處;在這裏,多數的意見和少數的儀意見都會得到平等的保障,特別是那些不同於當權者的政見將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;在這裏,所有的政見都將攤在陽光下接受民眾的選擇,每個國民都能毫無恐懼地發表政見,決不會因發表不同政見而遭受政治迫害。

我期待,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,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。

表達自由,人權之基,人性之本,真理之母。封殺言論自由,踐踏人權,窒息人性,壓抑真理。

為踐行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之權利,當盡到一個中國公民的社會責任,我的所作所為無罪,即便為此被指控,也無怨言。

謝謝各位!

劉曉波(2009年12月23日)

一点感想

最近有几个同事因为双卡双待从iPhone转到了安卓旗舰机,因为微信QQ支付宝等超级app在两大平台的体验并无二致,所以换到安卓几乎不需要适应期。

由于工作的关系,我手边的安卓旗舰机不少,甚至经常尝试用作主力机,最近两年国产旗舰对权限的管理很严,虽然通知中心里的牛皮癣少了,但导致正常的推送都经常延迟甚至收不到,先不说即刻/ifttt这种,就连微信的通知都经常在锁屏后收不到。

再说Windows,Win10越来越稳定,也更现代,我也甚是喜欢,特地在PD里装了,不时打开玩玩应用商店里的app,但是一装国产软件,就是全家桶+弹窗……还是关机回到干净的mac吧。

苹果的一体化越来越成为壁垒,不同设备间联系越来越紧密,先是iCloud的联系人日历备忘录同步,再是Airdrop传文件、Handoff转到其它设备看、Airpods无缝切换,现在mac与手机间的文本还可以相互复制粘贴,这些都是Android+Windows很难办到的(至少要安装不少工具)。

重置macOS的网络配置

最近有同事发现自己的mac打不开任何网页,但是微信和QQ的等客户端却可以正常使用,重启、换浏览器、换DNS发现问题依旧,但进入客人模式,Safari可以正常使用,遂决定重置当前用户的网络配置,原理是重命名配置文件并重启后系统自动检测并生成新的配置文件。

配置文件位置:

/Library/Preferences/SystemConfiguration/preferences.plist

重命名该文件后重启系统即可。

WWDC17 Keynote观后

iOS11,总的感觉是没有大变,控制中心集中到一屏、锁屏和通知中心的交互又有改动、apple pay支持点对点转账、运营商信号标识回到iOS7之前、自带相机可以扫描二维码、手机号可以作为appleid;

有针对iPad Pro的大量优化,并一起推出了10.5寸iPad Pro,增加了dock和类似mission control的多任务切换以及类似锤子OneStep的drag&drop,还不惜啪啪打脸拿出Files应用,苹果是铁了心要继续提高iPad的生产力。不过我还是认为,即使常用app都有,但如同安卓桌面电脑一样有两个大问题,一是常用app的功能欠缺较多,二是很多web应用依然会把设备识别为移动设备,导致轻量办公都有很多不便。

另外按惯例还会有一些针对下一代iPhone的特性,有待慢慢发现。

macOS10.13,名字叫High Sierra[捂脸]

既然是WWDC,今年在一众硬件要喧宾夺主的情况下,有了ARKit、Metal2和CoreML,接下来期待苹果用不错的体验引领行业,毕竟还不成熟的东西是不会拿出来的。从现场的演示来看,Unreal引擎结合ARKit制作的游戏,效果还是很棒的。

硬件上,有精简产品线的趋势,mac pro、mac mini、macbook air、iPad mini、iPod touch应该都不会更新了,剩下:桌面imac/pro,笔记本macbook/pro,平板iPad/pro。

HomePod,什么都好,就是Siri不争气,我还能说什么。

iOS11的设备支持从5s起,不再支持iPhone5,于是我要重新找个测试机来刷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