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企业微信

企业微信刚刚发布了1.2版,而我在这版出来之前,已经把app从手机删掉了。还是那句话,没有必须要用的理由,又很难推动所有人使用。企业微信与微信企业号互为补充,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其一或同时使用。

关于小团队的协作,尤其是技术代开发这样的团队,真正能用起来的工具为数不多,我们两年多的最佳实践,可以点击文末的原文链接查看。

以下是4月18号发布在新生大学的旧文,现在搬过来放在一起。

说说企业微信。体验了iPhone和Mac版,跟其它同类应用一样,最大的问题还是 没有必须要用的理由,很难在团队内部推动大家使用。网上的评测已经很多了,该说的也都说到了,我再扯几点:

1.审批、考勤、公告等基本模块的功能较简单,但是要想通过第三方应用来扩展又不是很方便;

2.企业应用可以添加任意webapp,但是用户系统没有跟企业微信打通,期待后续推出网页授权接口什么的;

3.通过抓包发现,企业微信跟微信电话本(原QQ通讯录团队at成都)有千丝万缕的联系;

4.以下功能希望微信手机版对齐:截图批注;免打扰设置;

5.以下功能希望微信mac版对齐:mac端保留所有历史消息;手机收藏电脑查看;上翻历史消息很顺畅;自动登录(电脑登录时手机仅提醒而无需确认);

6.企业微信,有比没有好,腾讯自己做比第三方做好;

 

最后贴一下企业微信的更新记录供大家参考:

企业微信1.2 

1.邮箱提醒升级:

无论你使用哪种邮箱工作,都可以在此接收新邮件提醒,并对邮件发起即时群聊讨论

2.休息一下功能升级:

收到新消息时,可快速小休或下班了

上下班考勤打开时,可同时开启或结束休息

设置下班时间,到点自动下班了

添加重要联系人,休息中不错过重要消息

3.文件传输加速,局域网内直传,相同文件还能秒传

4.考勤时间可添加多个时段,并为不同部门设置不同打卡规则

5.公费电话可以对部门或成员设置拨打权限和额度

6.使用RTX腾讯通的企业,管理员安装RTX企业微信插件后,成员即可用企业微信在手机上收发RTX的消息

 

企业微信1.1  

1.可以收发红包了,更有个人专属红包

2.有了气泡先生表情和自定义表情,表情云端同步

3.手机上可以将图片和文件分享到微信

4.电脑和手机同时在线时,手机不会重复收到提醒

5.电脑端消息管理器支持多条件复合搜索,方便查找内容

6.通讯录管理功能升级,管理员可以隐藏部门/成员,指定查看权限等

 

企业微信1.0  

1.全平台同步推出,消息云端同步

2.可以发送文字、语音、图片和文件沟通工作

3.重要信息使用回执消息,确保触达

4.为会议、待办事项设置提醒,避免遗忘

5.用公费电话沟通工作,可同时多人参加

6.绑定腾讯企业邮箱,接收实时的新邮件提醒

7.发封公告就能将公司信息传达给所有员工

8.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完成考勤、请假和报销

9.下班后,用休息一下进入工作免打扰模式

一点感想

在这个特殊的时刻,写下一点感想。

  1. 这一年很精彩!一年的时间,感觉很短,但从夏天到冬天,又从冬天到夏天,记忆中的片段太多,又感觉很长;

  2. 什么是正确,什么是错误,来自价值观的判断;

  3. 个人努力当然很重要,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;

  4. 闷声发大财;

  5. 在digital行业做技术,经常碰到作为乙方的客户经理在提到自己服务的甲方品牌时,觉得很有归属感和自豪感,总觉得这种感觉很虚,这其实不是你自己的啊,还是自己变成甲方比较好;

  6. 最近对内容聚合应用与社交的结合有些思考,到底什么形式才是合理的:小组(豆瓣 贴吧 same)、主题站(豆瓣 即刻 MONO)、应用(豌豆荚一览)、日报(读读日报),大同小异的形式,各家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在做;

你们都不想科学上网了,那还说个屁啊

打脸了,这个月因为奇妙而特别的人生际遇,没能坚持一周一更,但到了今天,还是有点想说的要说说。

进入7月以来,中国大陆越发加强互联网管制:

1. 7月28日,著名科学上网工具“曲径”宣布停止服务;

2. 8月10日,网曝上海电信限制境外网站访问;

3. 8月22日,Shadowsocks作者被约谈,Github项目被删除;

4. 8月23日,中国国家网信办要求各商业网站严格管理涉及阅兵的信息;

5. 8月25日,GoAgent的Github项目被删除,Github网站再次遭到不明来源的DDoS攻击;

6. 有境外VPN服务商近日收到通知,大陆阅兵期间,VPN服务将受到更严格监控,被拦截到的VPN设置将被列入黑名单;

当然,以上这类玩法,每逢有“重大活动”,都是这么搞的,08年09年10年也都是这么过来的。

 

然而,周围主动翻墙获取信息的人越来越少,翻墙也只是为了看一些政治八卦,很多人觉得没必要费力搭梯子打开一个墙外链接。现在打开twitter和g+,已然没有了09年-12年百家争鸣的情景,简体中文社群就只剩下了政治八卦。而长期处于言论和思想管制下的大陆网民,即便短期脱离管制,也渐渐缺乏了独立辨认信息的能力。

这让我感到绝望。

 

并不想再说什么,就这样吧。

(题图:桂枝药丸)

聊聊Windows10

7月29日,微软正式发布了桌面版Windows 10操作系统。自从去年9月底公布技术预览版以来,微软不断地调整和打磨这款操作系统,业界也广泛看好,可以感觉到这一次的关注度非常的高。

Win10是微软全平台一体化战略的又一次尝试,之前的Win8/8.1可以说并未获得成功,这次微软重新思考了桌面和移动的场景,在桌面版中恢复了经典的开始菜单,但又与已有的应用商店生态继续整合,Metro App也终于变成了窗口化运行。

在纳德拉的领导下,微软正式把这代Windows作为不断更新的服务,现有Windows7/8/8.1系统用户可免费升级到Win10,后续将不再单独发布大版本。

这次微软还打出了中国策略,也是知道中国的盗版市场广大到不可想象,所以不只是简单的本地化,而是和本土厂商360、百度、腾讯、联想合作,推进Win10的装机量。要知道,微软的目标可是10亿台设备。

微软推倒IE重来还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,新的Edge浏览器外观上与Chrome类似,但还是有不少IE的影子,比如下方弹的提示条。这个浏览器的性能相比IE11在多个指标上都有大幅提升,从技术预览版中的Spartan到现在,Edge的版本号已经冲到了20,这是要跟FF和Cr看齐的节奏。

再说我自己,Mac用了3年了,这期间几乎没有使用过Win8系列(只是断断续续体验过,没有用作生产力),对Windows的印象还停留在Win7,虽然之前技术预览版也装了+升级了n次,但这次装了Win10正式版之后,总的感受依然是:漂亮了、强大了。漂亮在登陆界面、任务栏、资源管理器里的东西、ribbonUI……;强大在应用商店、窗口化的Metro Apps、语音助手和搜索、Edge浏览器、OneDrive整合(虽然有些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卵用)……。我已经在PD里装了正式的Win10 Pro版,用作生产力几天试试。

不过配上今年销量数字很好看的Surface3/Pro3,应该更搭。

(题图:Windows 10 登录界面默认壁纸“Hero”,下方阅读原文链接是这个壁纸的制作视频,音乐也很激动人心)

我如何用手机阅读资讯

之前有人问我在手机上阅读资讯的习惯,上个月在微博上随手写了以下内容,供大家参考。

平时观察别人用手机时经常看到有正在翻今日头条和网易新闻的,但我觉得上面的资讯有些混乱,从我自己来说还是更偏好严肃类的新闻报道,所以我现在还坚持阅读报纸。(不过是读电子版了,在电脑或iPad上,这里是分享手机阅读习惯,就不展开说了)

大众资讯方面,偏向实时获取,一般不会深度阅读

比较关注时事,大陆、香港、台湾、美国的各大新闻客户端开了推送,便于了解突发新闻;

另外每天必看喷嚏图卦(比较少上微博了,但是每日热点精华不能少)。

几乎不会主动打开独立的新闻App。

行业资讯方面,泛读后筛选

我的feedly有三个大分类,一个是中文科技资讯(偏快餐),主要订阅cnbeta和腾讯科技;一个是创新创业(偏深度),主要订阅36kr创业邦虎嗅等;一个是英文科技资讯,主要订阅techcrunch和engadget和theverge;

然后是知乎、豆瓣,关注了自己感兴趣的人和话题,也会看看他们App推送的内容;

feedly主要是每天上下班地铁上看看,值得深度阅读的存到pocket;知乎豆瓣是工作间隙浏览,值得深度阅读的同样存到pocket。

看行业资讯也就占去了通勤和工作间隙的大部分时间,而通勤和工作间隙还要看看朋友圈大家分享的资讯(不用专门去看公众号了)。

以上就是我利用手机获取资讯的全部渠道,但“资讯”短而浅,不能代替长而深的“知识”,有空闲的大块时间还是要多多看书。

Apple Watch Sport使用一周的感受

外观方面,没什么可说的,深空灰和白色都挺好看且百搭。sports款在碰到桌子什么的地方也没有出现掉漆的情况。38mm对我来说刚刚好,戴在手上没有厚重感,显示区域也不算小了。
 
对我来说,替代了之前使用的国产精品WeLoop小黑,在我认为最重要的推送通知查看上面,成功实现了快速清除多条通知 以及 非重要信息的过滤。但是解锁状态不推送到手表虽然合理却还不习惯,容易漏重要消息。
其次,健康功能最大的特色就算是自动心率记录了,精准度很高,但是手动测心率需要等待十几秒。
最后,它是一只腕表,它有一只表该有的几乎所有功能,查看时间日期星期日程、世界时钟、闹钟秒表计时器、当前温度、当前位置等,还可以随时更换表盘。借助vidgets这个应用,可在手表上显示指南针、速度、气压计、海拔高度等信息。
 
除了以上三大块主要功能之外,配合Watch apps,还能带来更多方便,比如这几天已经用过的一些场景:遥控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和蜻蜓FM/查看正在播放的歌曲、遥控runkeeper、stocard出示会员卡、支付宝出示付款码、uber打车、siri步行导航、遥控拍照、遥控手机响铃以便寻找等,这些场景有些需要联网,必须保证手机收讯良好才能正常使用,否则会响应很慢。
 
一些app已经支持了glance快捷视图,(其实就等于是iOS通知中心widget,之前我说通知中心插件适合监控类、工具类等几乎无需交互的应用,看一眼即可,那么就需要在尽量浓缩的地方展现更大信息量,那些仅仅把widget做来当app快捷启动的都可以去死了)甚至部分app的全部功能都在glance上(或者说app和glance功能基本相同),比如空气质量、SkyLive、Moments等。
至于什么新闻类app、照片app、邮件app、甚至是游戏,在watch上几乎没有可用性。(但不排除今后可能出现一些适合watch互动方式的游戏)
顺便提下digital touch功能,刚玩还是有点奇妙的感觉,一种新的与好友互动的方式,但感觉还是没太大实用价值。
 
欣慰的是,防水性能比宣传的好很多倍,经常我都会水洗一下灰尘。以及与iPhone的蓝牙连接非常稳定,几乎从未断开,距离10米以上依然正常收通知。
遗憾的是续航,由于采用了彩色显示屏,加之电池容量仅200多mAh,导致每晚充电+无法监测睡眠情况,但正常使用从早起到睡觉18小时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。
还有一个遗憾,就是applepay还限制地区和银行卡,不过这倒也只是时间问题。
 

cnBeta 2011新年贺词

这篇新年贺词公布了评论保留48小时策略,全文收录于此。

 

各位亲爱的访客朋友:
很高兴又是一年过去了,我们还能在老地方和大家相聚。但是,可能比起以前,会有一点点改变。这一年来,cnBeta一如既往地守护着我们和大家之间的约定,继续和大家一同见证无比吵闹喧嚣的业界百态。只是我们发现,一点一点地,我们原先能享有的乐趣在退守着阵地,我们正在失去从前觉得“理所当然”的存在。也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,你们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,不知何时都有了48小时的保质期。48小时以后,任何曾停留在页面上的喧嚣,都会消隐不见。
我们愿意为我们作出的这个艰难的决定,斗胆向每一位受到困扰的访客致歉。这是为了守护我们的乐土,就像一年前的此刻说过的那样,我们一直在尽力而为,守护你我相遇的奇迹之地。
我们的决定,大家也可能都发现了。所以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看评论的时候,发现留言的热情,似乎不减反增。就如短暂盛放的昙花,时间虽短,但更加凝聚了访客们的智慧。
在刚刚过去的那个11月的晚上,我们和大家一起见证着中国互联网空前绝后的一场大戏开锣。望着几个小时窜升到1000多条评论,十几万点击量的直播贴,我们在思考,我们居然能这么热闹,要不要先感谢郭嘉?
还是先感谢你们吧,各位访客朋友。是你们的热情参与和见证,让每一个看到页面的人,都产生了无比强烈的临场感,是你们一同发出“我在这里”的交响,你们在和我们一起实现着对新闻的信仰。尽管你们的劳动成果只有48个小时的出镜机会,但它们会变成文章顶部的评论数,随时提醒后来者文字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。放置在首页右侧的优秀评论,也不能说是大家努力过后的遗骸,我们更希望这些是智慧和勇气致敬的勋章。
是的,那些评论隐藏了,但它们永不会消失。这种信念也是我们觉得唯一可以告慰大家的——在互联网上发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,都永不会消失。它们就在这片信息的海洋里漂流,尽管也许有紧闭的闸门阻隔,一旦百川归海,我们每个人,总能和自己说过的话再次相遇。相逢的人,相逢的感动,终究会再相逢。
闭上眼,虔诚的期待,期待我们和我们的话重逢的那一刻,期待着那一刻,我们可以言无不尽,可以和自己说过的话语永不分离。我们相信那一刻终会来临。
谢谢你们,访客朋友。祝2011年好运。
cnBeta团队全体成员
2011.01.01